0%

产品:一款新的打卡工具

这个产品缘起于一个约定,我和梅姨约定每周分享一篇自己写的文章给对方,有时候我们会针对对方的文章评论或者赞赏。这个约定的目标是能够让大家输出一些内容,以此记录生活以及提高个人影响力。

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,个人品牌及影响力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。而对于个体来说,输出内容,分享内容则是提升个人影响力最为重要的途径。当然这次不是谈这个,我们回归正题。

我们可以知道约定有以下几个要素:

  • 相互约定的人(我和梅姨)
  • 约定的目标(记录生活以及提高个人影响力)
  • 为达到约定目标所需要的做的具体任务 (每周一次写作)
  • 相互 review(分享给彼此)
  • 任务完成的成果反馈(评论或者赞赏)

正因为有上面这些要素,才使得我们可以坚持下去。

现在来看,这倒有点类似于 OKR 了,虽然大家都倡导 OKR,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反倒一直执行的不够好。

前提

我们简单地认为,人都是通过学习及实践来成长。

目标

帮助人们彼此监督学习,保持学习的动力,最后做到共同成长。

问题

  • 学习可能孤单
  • 学习可能枯燥
  • 学习可能缺少适当的压迫感
  • 学习可能缺少阶段性成果反馈

以上的这些问题使得学习成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打卡应用及社群

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目标以及引入其他的人参与你的成长过程,来帮助你学习成长。

这方面做得不错的如打卡应用及社群。他们以学习目标来聚集人,把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的任务打卡。这样完成目标就类似于打怪升级一样,通过完成任务打卡,一步步最终实现完成目标。这很棒呀。

但是这中间会缺少了最重要的监督与评价,因为打卡完成与否是完全是你自己来决定,而没有其他人的参与。正常情况下,我完成当次任务打卡是希望被其他人感知的,或许希望有人来评价我的这次任务的完成质量,或许是希望对我的读书感想发表一些评论,或许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。一定是希望别人感知到我付出的努力。

并且会让你觉得我打不打卡好像也没那么重要,我做的好不好也不重要。而一但有了这种思想,再坚持下去就很难了。

结构及流程

综上,所以我们可以改进目前的打卡方式,由别人来判定当次打卡是否完成,由别人来评价你当次打卡的质量。(其实这个并不新鲜,类似于 code review。)